科技赋能智慧养老 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
2025-04-15 09:26:48
当“老有所养”遇上科技赋能,会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?
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日前发布《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(2023年)》称,依托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,智慧养老模式正在为老人、机构提供实时、高效和低成本的服务。
近年来,中国积极为广大老年人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,不断提升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能力,助力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。智能健康小站里,老人熟练地点击自助设备测量血压、血氧;舞蹈房里,银发一族翩翩起舞,并通过手机直播吸引网友点赞;躺在床上无法起身的话,依托智能手环可实现24小时直通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……随着中国的银发经济越来越“智慧”,智慧养老正帮助中国的老人由生存型养老向品质型养老迈进。科技赋能,让中国人的老年生活更有品质。
智养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末,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.97亿人,占总人口的21.1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.17亿人,占总人口的15.4%。养老正在成为普遍而重大的社会关切。未来,全社会的养老需求将更加多元化、高品质化,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将迎来巨大机遇。
专家认为,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养老赋能,帮助老年人过上有价值、有意义的幸福生活。从智慧养老产业分类来看,第一产业涉及康养产业,包括乡村旅居养老、生态养老等;第二产业为智慧养老硬件制造,包括可穿戴设备、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;第三产业为智慧养老服务运营,涉及生活照料、医疗护理、金融理财多方面。
近年来,中国智慧养老服务快速发展,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,进入黄金发展期。
今年1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。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,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、可穿戴设备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,发展健康管理类、养老监护类、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,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、家庭服务机器人、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。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,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。
各地也纷纷开展试点工作,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印证了智能技术服务于老年群体的有效性:北京市西城区通过物联网智能终端与养老驿站照护服务,将机构养老服务送入家中。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智能床垫,能实时监测心率、呼吸等体征数据,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查看。上海通过实施长者服务“银色数字工程”,打造“智慧长者食堂”、开展“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”、上线长者数字生活“随申学”微信小程序等,建立智慧养老的“四梁八柱”。山西省大同市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的“398贴心保”智能化终端设备和“398智慧养老云平台”,为老年人提供助救、助购、助餐、助医、助洁、助行服务,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养老需求……
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、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认为,中国智慧养老产业正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期,在智能化技术协助下,由“助老”向“用老”和“孝老”进发。主要推动因素有: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。此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,明确强调要培育智慧健康养老等7个前景好、潜力大的产业;二是市场需求强劲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,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50后、60后人群逐渐加入养老大军,市场潜力增加,这些老年人大多有较好的数字素养,对智慧养老的需求日益迫切;三是养老意识增强。居民养老观正逐渐从生存养老向品质享老转变,医养结合、康养结合、旅游养老等需要智慧技术支撑的智慧养老相关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。
既有技术精度,也讲人文温度